强师专栏 英语阅读教学(三) 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阅读课堂教学实践...

acad2018 2023-03-26 12:44:16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高质量教师是高质量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指出,要加快构建教师思想政治建设、师德师风建设、业务能力建设相互促进的教师队伍建设新格局。本栏目将与英语教师共读最近出版的英语教育图书,旨在介绍最新的英语教育理念与实践经验,助力新时代基础英语教师专业成长。



引言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英语课标》)提出了由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六要素整合、并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学习活动观。英语学习活动观是指学生在主题意义引领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使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识,依托不同类型的语篇,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内涵理解、多元思维发展、价值取向判断和策略运用。但在实施过程中,普通高中英语教育仍然存在着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学习现象,教学设计呈一定的碎片化倾向。“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尚未得到根本转变,指向特定知识的教学导致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多为碎片化形态,难以形成整合性能力。”可见,阅读课堂教学在实践中呈现出碎片化、应试化等特点,英语学习活动观在常态的阅读教学中的落实仍面临阻碍,缺乏行之有效的途径和策略。

事实上,“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六要素中的‘主题语境’为主线,通过设计综合性的教学活动,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本文结合一堂省级高中英语阅读研讨课例,以英语学习活动观为理论框架,根据“英语阅读教学的综合视野”,提出以“综合而有侧重”作为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途径和策略,并分析、探讨了相应的课堂活动设计原则与实施策略。



“综合而有侧重”:

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落地途径

根据英语学习活动观,“教师应设计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使学生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一系列融语言、文化、思维为一体的活动,......发展多元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高英语学习能力和运用能力。”英语课堂学习活动从基于语篇、深入语篇到超越语篇,综合性很强。而英语阅读教学综合视野的理论以“为内容而读,为思维而教,为语言而学”和“体验阅读过程、感受策略运用”为核心理念,强调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是一个综合而有侧重的过程。可见,英语学习活动观与“英语阅读教学的综合视野”的要旨完全契合。据此,笔者认为,“综合而有侧重”为英语学习活动观聚焦常态阅读教学的落地途径。所谓“综合”,主要包含两个层面:首先,课堂教学活动需要整合活动观中提出的六要素,指向核心素养整体发展。其次,教师要着眼于内容、思维、语言的整合和阅读策略的过程体验,使学生有机会整合性地学习阅读文本有关内容。所谓“侧重”,是指每个活动都有各自的侧重点、首要的显性目标。教师要制订有层次性的、合理的教学目标,最大限度实现活动的价值。

Part.1

综合: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核心考量

首先,课程活动是综合。学生在特定的语境中整合性地学习语篇,通过学习,学生能运用语言学习文化知识,运用语言技能,阐释和评判语篇含义,发展思维品质;理解文化内涵,赏析不同的文化,分析中外文化异同;批判性地看待问题,树立正确价值观并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思维能力,以期实现学习者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与提升。“内容、思维、语言是课堂教学的三大支点。”其次,从课程内容的整合性来看,活动观由六要素整合,六个要素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教学活动要追求对课程内容诸要素的整合,学习活动应在一定的语境下进行,基于不同语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语言技能获取、梳理、整合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比较和探究文化内涵,尝试创造性地表达想法,运用各种策略提高理解和表达的效果,由此构成六要素整合、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活动观。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四大要素相互渗透,融合互动,协调发展,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学以致用的基础性综合素养。

Part.2

侧重: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过程落实

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要体现层次性,通过以信息加工为主线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思维能力的螺旋式发展。课堂活动要体现外语学习特点的认知和运用维度。首先是学习理解类活动,主要指基于语篇信息,感知文化内涵和价值取向;其次是应用实践类学习活动,主要是指内化所学知识和技能等形成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最后是迁移创新类活动,指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创造性地解决陌生情境中的问题,促进能力向素养转化的过程。因此,课堂活动的设计需体现出层次性和梯度性,引导学生的思维从低阶向高阶发展,在思维层次培养的不同阶段,对学生思维的要求也有所不同。教师要引导学生基于语篇理顺文本内容,培养逻辑性思维;围绕文本主题,发展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想象,提升创造性思维。在语篇学习的不同阶段.教师需关注活动的不同思维层次要求,优化个体活动首要的培养目的和显性目标,最大限度实现活动的个体价值。

Part.3

综合而有侧重:

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落地途径

根据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理念,课堂教学需要关注学生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内涵、多元思维、价值取向和学习策略上的进步,促进学生在这些方面的协同发展。阅读课堂中必须关注内容、思维和语言,关注三者的有机融合,从文本解读、课堂目标、信息加工、策略获得、阅读体验等多个方面,扎实阅读过程。同时,考虑每个活动都有一个明确的指向,突出重点,明确教学活动的首要目的,综合施教。

英语阅读课堂要“综合”解决语篇提出的“问题”:在宏观上探索语篇的深层内涵——写作目的、作者态度、创作意图;“侧重”则从微观上探索语篇的基本意义——语篇内容和主题是什么,选择什么样文体形式、语篇结构和修辞手段来恰当地表达主题意义,回应讲什么和如何讲的问题。

综上,“综合而有侧重”可作为活动观聚焦常态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的落地途径:通过精心设计的信息链、活动链整合性地学习文本,促进学生思维、语言、内容的共同发展,不可偏废,谓之“综合”;活动链上的活动层次分明,促进学生思维螺旋式上升,有活动的显性目标和首要目的,谓之“侧重”。



以“综合而有侧重”为途径的英语阅读

课堂活动设计与实施

在课堂教学中,要以“综合而有侧重”为途径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整合性地学习文本,就要充分研读语篇,以主题意义探究为本,深刻挖掘语篇内涵,积极思考文本的育人价值,合理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设计指向明确、层次分明的学习活动。在设计活动时,也要充分关注意义链,具备决策意识和取舍平衡的能力,通过问题链聚合理解、感悟和表达主题意义。

Part.1

以探究主题意义为阅读课堂活动

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

在阅读课堂教学中,所有的

语言学习活动都应该在一定的主题语境下进行,指向对主题意义的探究。“教学要力求以主题意义探究为引领,依托语篇,通过活动有机整合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知识、学习策略,在提炼、整合、分析、比较、概括、评价语篇意义的过程中,学习语言,形成结构化知识,促进学生的认知建构与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主题意义探究是上位的,是统领课堂阅读教学的要旨。相应地,语篇的学习则是下位的,语篇是信息的载体,是一切课堂中教学活动展开的依据。

教师要始终引导学生高度关注主题意义,基于语篇的主题意义综合施教,实现对文本整合性的学习,这也是“综合而有侧重”的阅读课堂教学的核心关切。

Part.2

以“综合而有侧重”为途径落实

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阅读课堂活动

设计原则

“阅读教学的过程,是一个高度综合的过程。而这个过程的逻辑起点,是教师对教学文本的多元解读。”文本解读是教师在阅读课堂综合施教的前提,教师需要充分研读文本,充分考量文本承载的信息、内涵、知识、意义。解读文本后,教师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如何梳理文本信息,设计教学活动,引领课堂主线,并根据教学目标做出适当的决策,合理取舍文本内容,设计引领探究过程的关键性问题,并展开意义探索。

1,“以出为入”,主线问题促进思维培养

在课堂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层面,教师可以采用“主线问题”教学设计思路,用关键性问题组织课堂学习活动。课堂活动设计由合乎逻辑的主线串联,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展开对主题意义的探索。“教师通过合理有序的主线问题设计,用精、少、实、活的问题激活课堂,精练教学内容与过程,使教学行为直指教学目标,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

主线教学的起点是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感知注意,对学生提出引领整个阅读过程的关键性问题,而落脚点则是学科素养的整体发展。连接意义探究主线的起点和终点的就是问题链。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文本考虑以逆向设计(backward design)的思路设计课堂教学,能够帮助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所设计的一系列问题。问题链使文本内容的主线更加明

确,层次更加鲜明,因而更具系统性。

“主线问题”教学设计为“综合而有侧重”的阅读课堂在实施层面提供了可行思路,高质量的主线问题让阅读课堂教学更聚焦,更有层次性,使学生对文本理解更加透彻。

2.“量入为出”,聚焦于文本内容加工之取舍

课堂教学的时间总是有限的,教师对文本的讲解不可能面面俱到,对文本内容的梳理、讲解和挖掘应有所侧重,“教师应当把文本读通读透,再平衡,作出教学决策。”教师对文本内容的取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文本的充分、独到解读。

“阅读课堂需要有全局观,要全面而有重点,这里的关键是平衡。平衡的本质,是依据教学的最终目标和当堂课的教材学生特点,作出教学决策,制订课时教学目标。”可见,课堂的教学活动需要体现教学内容、不同层次的动态平衡,教师对文本内容必须有所取舍,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学情设计教学目标,以活动观为指导设计教学活动,聚焦于文本重点内容,舍弃相对次要的内容,始终怀有决策意识。基于主线任务的教学流程必须做好“量入为出”,合理取舍教学内容,把握课堂节奏。

3.“以小见大”,上位问题切入意义探究

基于主题意义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应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能充分在阅读课堂中体验探究学习的过程,主动探求语篇内涵。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感知注意,鼓励学生提出真实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语篇,感知、学习并运用语言。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课堂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个上位问题,也即大问题(big question)。这个大问题中的“大”并非指问题所指向的学科内容的宏大,而是指该主题下能聚合意义,切实激发学生开展热烈和深入讨论的,同时帮助学生面对真实情境问题时能够实现迁移应用的结构化、开放性问题,逐步推进学生对篇章知识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以问题为切入点,由此展开对语篇的学习和对主题意义的探究。

Part.3

立足“综合视野”的课堂活动设计

策略

根据“英语阅读教学综合视野”理论,阅读课堂是一个综合而有侧重的过程。每项教学活动,都应当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如语言的、信息理解的、思维的、阅读策略训练的等。但是,阅读的过程又是一个综合而复杂的过程,所以,一项活动又一定是综合了内容、思维、语言、策略等要素的。教师要依据对语篇的研读,合理定位课堂目标,设置综合性的教学活动,明确每个教学活动的显性目标。下面结合课例,讨论立足“综合视野”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策略。

课例源自2019年浙江省高中英语新课程“关键问题解决”专题研训活动,上课内容为一则个人叙事体文本,主题语境为“人与自我”,话题是刚入高中的新生所面临的挑战(The Freshman Challenge)。课文以第一人称描述美国学生Adam所面临的三个挑战:选择课程、选择课外活动、适应高中学习生活。其内容贴近高一学生的实际生活,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能让学生产生共鸣,还涉及跨文化知识,如soup kitchen, school adviser。

1. 整合文本内容,把握语篇脉络

在本次课例中,教师在充分解读文本以后,基于语篇研读,根据教学重难点设计了相应的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问题链和相关信息查找,借助联系、概括和推断思维、厘清文本结构,知晓Adam进入高中所面临的各种挑战以及面对挑战的解决措施。

(2)学生通过文本分析,借助上下文联系思维,猜测以下与challenge相关词汇的含义:recommend, sign up for, quit, improve, responsible,并在讨论环节运用这些语言表达主题意义。

(3)学生通过讨论,借助评判及想象思维,判断Adam是怎么样一个人,并对比自己高中生活中的挑战,在解决措施上借鉴经验、提出自己想法。

教师围绕第一个教学目标设计了相应的教学活动,以“challenge”为文本主线展开对语篇的学习。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问题设计和活动实施都以促进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学习文本语言和发展思维为指向。教师解读、重构文本并从“挑战是什么”“怎么解决挑战”到“挑战解决过程中所折射的品质”三个维度,引导学生逐步梳理文章结构,厘清文本内容。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梳理、提取关于challenge的基本信息,为学生归纳、整合文本信息做好铺垫,接着引导学生关注语境中具体修辞的使用,逻辑性梳理文本信息,理顺文本结构。学生能够关注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思维导图归纳文本大意,整合文本内容梳理语篇脉络,更好地理解文章的行文逻辑和起承转合。

教师引导学生挖掘、厘清语篇结构,实现了学生对语篇的整体性理解,学生通过课堂活动达成对文本的整合性学习。对文本的整合性学习和理解是“综合而有侧重”的阅读课堂的应有之义,教师要以文本主线为线索,把文本内容转换成一系列具有逻辑性和层次性的文本问题。学生能够对整个篇章的行文逻辑或发展脉络有整体把握,从而实现对文本的整体性理解。

2. 尊重自主生成,用好支架策略

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保障学生的无干扰阅读,给学生充分阅读文本和思考的时间,鼓励主动探究学习。教师可以适当预设教学过程,但不能精准地预测真实的课堂教学情境。教师要充分尊重和鼓励学生的自主生成,鼓励学生的奇思妙想,始终具备支架(scaffold)意识,当学生的探究学习过程遇到困难时,教师也要提供支架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对文本的理解和内化。

在本课例中,教师在课题教学中多次给予学生无干扰阅读和小组讨论学习的机会,充分保障了学生课堂真阅读的时间。课例片段1是教师把学生带入文本语境后的互动,教师提问学生想要了解有关Adam的什么情况,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板书。这些生成的问题随即成为学生自主阅读要去解决的问题,也是教师随后的教学主线;教师与学生一起,依据这些问题深入阅读文本,从而是整理出“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主线,因而这也是真阅读前的真互动。

课例片段2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作者使用的句型“I had to … I had to … I will have to …”,并询问作者使用的写作技巧,鼓励学生积极尝试先用中文进行表达,激活学生已有图式,促进对知识的迁移运用。学生回答“他不得不学习,他不得不选择课外活动”,这是基于学生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并未直接针对问题。教师循循善诱并耐心询问“Which words are used again and again?”学生关注到重复出现的单词“have to”,教师提示“The words are repeated again and again”作为脚手架(scaffolding),最终学生得出采用的写作技巧为“重复”。教师循着问题逻辑,引导学生思考作者运用该写作技巧的意图,学生的回答体现了深层次的、开放性的、拓展性的问题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聚焦于活动重点,促进素养转化

阅读教学活动应有明确指向,聚焦于活动重点。以提取、挖掘语篇信息为主要目的的课堂活动,要引导学生积极地对文本进行加工、解码并提取信息,培养学生概括和整合信息的能力;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为主的课堂活动,需要设置层层递进的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发展逻辑性、批判性思维,通过生成性问题促进思考;以语言学习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活动,要引导学生赏析语篇修辞手法、写作技巧、文体特征,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

课例片段3中,教师立足文本主题,提出问题“According to the text, what kind of person do you think Adam is ?”学生积极思考文本主人公Adam所具有的人物品质,实现文本对自身的启发意义。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后积极分享自主学习的成果,教师的回应也充分体现出对学生自主生成的包容和尊重,充分理解并对学生的回答予以回应。从探索技巧、思考作者意图到分析人物品质,教师在过程中始终具备强烈的支架意识且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生成。

因此,每个活动都要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做好“侧重”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活动的个体价值,在课堂中践行活动观的要求,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实现素养向能力的转化。教师从文本内容延伸到学生实际,询问学生是否遇到和作者一样的挑战并通过小组讨论给出建议。以下是学生的部分回答:

该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引导学生联系文本和自身,实现文本的育人价值。学生的回答建立在比较和迁移创新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所学语言表达主题意义,发展批判性与创造性思维能力。可见,活动需要有明确的指向,学生经过获取与梳理信息、推理与思考观点,加深了对主题意义的学习,有利于实现深度学习,实现能力向素养的转化。

本课例中学生分析语篇中作者使用的写作技巧并思考原因,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以及写作意图,体现了以语言学习为主要目的的阅读活动。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语境中的具体修辞,逻辑性梳理文本信息,理顺文本结构,利用思维导图归纳文本大意,体现了以内容加工为主要目的的阅读活动;学生在活动中积极思考自己遇到的挑战和解决措施并给出建议,发展批判性思考能力,体现了以思维培养为主要目的的阅读活动;不同的活动有各自的侧重点,但活动又是综合的,融合了多个要素。



结语

基于主题意义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在语篇解读上极尽其能,思考语篇主题,挖掘语篇内涵并确定主题意义探究方向。以“综合而有侧重”为途径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教师要理解“综合”和“侧重”的内涵和旨趣,平衡活动类型,聚焦活动重点。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语篇主旨。鼓励学生自主提问,引导问题解决的过程。活动要体现梯度,以此提高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充分实现在内容、思维和语言上的提升,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

葛炳芳老师主编的《高中英语阅读文本解读与教学指导》 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丛书共7册,是专为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 英语》(必修 第一至三册、选择性必修 第一至四册)各单元“阅读与思考”(Reading and Thinking)板块的主篇阅读文本编写的教学案例集。丛书基于“2018年国家级基础教育成果奖”一等奖成果编写和录制,内容充实、扎实、真实。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诸多困惑或疑虑都可以从中找到答案或得到启示。

编者按

高质量教师是高质量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指出,要加快构建教师思想政治建设、师德师风建设、业务能力建设相互促进的教师队伍建设新格局。本栏目将与英语教师共读最近出版的英语教育图书,旨在介绍最新的英语教育理念与实践经验,助力新时代基础英语教师专业成长。



引言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英语课标》)提出了由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六要素整合、并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学习活动观。英语学习活动观是指学生在主题意义引领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使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识,依托不同类型的语篇,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内涵理解、多元思维发展、价值取向判断和策略运用。但在实施过程中,普通高中英语教育仍然存在着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学习现象,教学设计呈一定的碎片化倾向。“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尚未得到根本转变,指向特定知识的教学导致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多为碎片化形态,难以形成整合性能力。”可见,阅读课堂教学在实践中呈现出碎片化、应试化等特点,英语学习活动观在常态的阅读教学中的落实仍面临阻碍,缺乏行之有效的途径和策略。

事实上,“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六要素中的‘主题语境’为主线,通过设计综合性的教学活动,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本文结合一堂省级高中英语阅读研讨课例,以英语学习活动观为理论框架,根据“英语阅读教学的综合视野”,提出以“综合而有侧重”作为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途径和策略,并分析、探讨了相应的课堂活动设计原则与实施策略。



“综合而有侧重”:

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落地途径

根据英语学习活动观,“教师应设计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使学生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一系列融语言、文化、思维为一体的活动,......发展多元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高英语学习能力和运用能力。”英语课堂学习活动从基于语篇、深入语篇到超越语篇,综合性很强。而英语阅读教学综合视野的理论以“为内容而读,为思维而教,为语言而学”和“体验阅读过程、感受策略运用”为核心理念,强调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是一个综合而有侧重的过程。可见,英语学习活动观与“英语阅读教学的综合视野”的要旨完全契合。据此,笔者认为,“综合而有侧重”为英语学习活动观聚焦常态阅读教学的落地途径。所谓“综合”,主要包含两个层面:首先,课堂教学活动需要整合活动观中提出的六要素,指向核心素养整体发展。其次,教师要着眼于内容、思维、语言的整合和阅读策略的过程体验,使学生有机会整合性地学习阅读文本有关内容。所谓“侧重”,是指每个活动都有各自的侧重点、首要的显性目标。教师要制订有层次性的、合理的教学目标,最大限度实现活动的价值。

Part.1

综合: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核心考量

首先,课程活动是综合。学生在特定的语境中整合性地学习语篇,通过学习,学生能运用语言学习文化知识,运用语言技能,阐释和评判语篇含义,发展思维品质;理解文化内涵,赏析不同的文化,分析中外文化异同;批判性地看待问题,树立正确价值观并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思维能力,以期实现学习者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与提升。“内容、思维、语言是课堂教学的三大支点。”其次,从课程内容的整合性来看,活动观由六要素整合,六个要素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教学活动要追求对课程内容诸要素的整合,学习活动应在一定的语境下进行,基于不同语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语言技能获取、梳理、整合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比较和探究文化内涵,尝试创造性地表达想法,运用各种策略提高理解和表达的效果,由此构成六要素整合、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活动观。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四大要素相互渗透,融合互动,协调发展,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学以致用的基础性综合素养。

Part.2

侧重: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过程落实

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要体现层次性,通过以信息加工为主线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思维能力的螺旋式发展。课堂活动要体现外语学习特点的认知和运用维度。首先是学习理解类活动,主要指基于语篇信息,感知文化内涵和价值取向;其次是应用实践类学习活动,主要是指内化所学知识和技能等形成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最后是迁移创新类活动,指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创造性地解决陌生情境中的问题,促进能力向素养转化的过程。因此,课堂活动的设计需体现出层次性和梯度性,引导学生的思维从低阶向高阶发展,在思维层次培养的不同阶段,对学生思维的要求也有所不同。教师要引导学生基于语篇理顺文本内容,培养逻辑性思维;围绕文本主题,发展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想象,提升创造性思维。在语篇学习的不同阶段.教师需关注活动的不同思维层次要求,优化个体活动首要的培养目的和显性目标,最大限度实现活动的个体价值。

Part.3

综合而有侧重:

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落地途径

根据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理念,课堂教学需要关注学生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内涵、多元思维、价值取向和学习策略上的进步,促进学生在这些方面的协同发展。阅读课堂中必须关注内容、思维和语言,关注三者的有机融合,从文本解读、课堂目标、信息加工、策略获得、阅读体验等多个方面,扎实阅读过程。同时,考虑每个活动都有一个明确的指向,突出重点,明确教学活动的首要目的,综合施教。

英语阅读课堂要“综合”解决语篇提出的“问题”:在宏观上探索语篇的深层内涵——写作目的、作者态度、创作意图;“侧重”则从微观上探索语篇的基本意义——语篇内容和主题是什么,选择什么样文体形式、语篇结构和修辞手段来恰当地表达主题意义,回应讲什么和如何讲的问题。

综上,“综合而有侧重”可作为活动观聚焦常态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的落地途径:通过精心设计的信息链、活动链整合性地学习文本,促进学生思维、语言、内容的共同发展,不可偏废,谓之“综合”;活动链上的活动层次分明,促进学生思维螺旋式上升,有活动的显性目标和首要目的,谓之“侧重”。



以“综合而有侧重”为途径的英语阅读

课堂活动设计与实施

在课堂教学中,要以“综合而有侧重”为途径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整合性地学习文本,就要充分研读语篇,以主题意义探究为本,深刻挖掘语篇内涵,积极思考文本的育人价值,合理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设计指向明确、层次分明的学习活动。在设计活动时,也要充分关注意义链,具备决策意识和取舍平衡的能力,通过问题链聚合理解、感悟和表达主题意义。

Part.1

以探究主题意义为阅读课堂活动

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

在阅读课堂教学中,所有的语言学习活动都应该在一定的主题语境下进行,指向对主题意义的探究。“教学要力求以主题意义探究为引领,依托语篇,通过活动有机整合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知识、学习策略,在提炼、整合、分析、比较、概括、评价语篇意义的过程中,学习语言,形成结构化知识,促进学生的认知建构与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主题意义探究是上位的,是统领课堂阅读教学的要旨。相应地,语篇的学习则是下位的,语篇是信息的载体,是一切课堂中教学活动展开的依据。

教师要始终引导学生高度关注主题意义,基于语篇的主题意义综合施教,实现对文本整合性的学习,这也是“综合而有侧重”的阅读课堂教学的核心关切。

Part.2

以“综合而有侧重”为途径落实

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阅读课堂活动

设计原则

“阅读教学的过程,是一个高度综合的过程。而这个过程的逻辑起点,是教师对教学文本的多元解读。”文本解读是教师在阅读课堂综合施教的前提,教师需要充分研读文本,充分考量文本承载的信息、内涵、知识、意义。解读文本后,教师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如何梳理文本信息,设计教学活动,引领课堂主线,并根据教学目标做出适当的决策,合理取舍文本内容,设计引领探究过程的关键性问题,并展开意义探索。

1,“以出为入”,主线问题促进思维培养

在课堂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层面,教师可以采用“主线问题”教学设计思路,用关键性问题组织课堂学习活动。课堂活动设计由合乎逻辑的主线串联,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展开对主题意义的探索。“教师通过合理有序的主线问题设计,用精、少、实、活的问题激活课堂,精练教学内容与过程,使教学行为直指教学目标,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

主线教学的起点是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感知注意,对学生提出引领整个阅读过程的关键性问题,而落脚点则是学科素养的整体发展。连接意义探究主线的起点和终点的就是问题链。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文本考虑以逆向设计(backward design)的思路设计课堂教学,能够帮助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所设计的一系列问题。问题链使文本内容的主线更加明确,层次更加鲜明,因而更具系统性。

“主线问题”教学设计为“综合而有侧重”的阅读课堂在实施层面提供了可行思路,高质量的主线问题让阅读课堂教学更聚焦,更有层次性,使学生对文本理解更加透彻。

2.“量入为出”,聚焦于文本内容加工之取舍

课堂教学的时间总是有限的,教师对文本的讲解不可能面面俱到,对文本内容的梳理、讲解和挖掘应有所侧重,“教师应当把文本读通读透,再平衡,作出教学决策。”教师对文本内容的取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文本的充分、独到解读。

“阅读课堂需要有全局观,要全面而有重点,这里的关键是平衡。平衡的本质,是依据教学的最终目标和当堂课的教材学生特点,作出教学决策,制订课时教学目标。”可见,课堂的教学活动需要体现教学内容、不同层次的动态平衡,教师对文本内容必须有所取舍,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学情设计教学目标,以活动观为指导设计教学活动,聚焦于文本重点内容,舍弃相对次要的内容,始终怀有决策意识。基于主线任务的教学流程必须做好“量入为出”,合理取舍教学内容,把握课堂节奏。

3.“以小见大”,上位问题切入意义探究

基于主题意义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应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能充分在阅读课堂中体验探究学习的过程,主动探求语篇内涵。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感知注意,鼓励学生提出真实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语篇,感知、学习并运用语言。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课堂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个上位问题,也即大问题(big question)。这个大问题中的“大”并非指问题所指向的学科内容的宏大,而是指该主题下能聚合意义,切实激发学生开展热烈和深入讨论的,同时帮助学生面对真实情境问题时能够实现迁移应用的结构化、开放性问题,逐步推进学生对篇章知识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以问题为切入点,由此展开对语篇的学习和对主题意义的探究。

Part.3

立足“综合视野”的课堂活动设计

策略

根据“英语阅读教学综合视野”理论,阅读课堂是一个综合而有侧重的过程。每项教学活动,都应当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如语言的、信息理解的、思维的、阅读策略训练的等。但是,阅读的过程又是一个综合而复杂的过程,所以,一项活动又一定是综合了内容、思维、语言、策略等要素的。教师要依据对语篇的研读,合理定位课堂目标,设置综合性的教学活动,明确每个教学活动的显性目标。下面结合课例,讨论立足“综合视野”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策略。

课例源自2019年浙江省高中英语新课程“关键问题解决”专题研训活动,上课内容为一则个人叙事体文本,主题语境为“人与自我”,话题是刚入高中的新生所面临的挑战(The Freshman Challenge)。课文以第一人称描述美国学生Adam所面临的三个挑战:选择课程、选择课外活动、适应高中学习生活。其内容贴近高一学生的实际生活,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能让学生产生共鸣,还涉及跨文化知识,如soup kitchen, school adviser。

1. 整合文本内容,把握语篇脉络

在本次课例中,教师在充分解读文本以后,基于语篇研读,根据教学重难点设计了相应的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问题链和相关信息查找,借助联系、概括和推断思维、厘清文本结构,知晓Adam进入高中所面临的各种挑战以及面对挑战的解决措施。

(2)学生通过文本分析,借助上下文联系思维,猜测以下与challenge相关词汇的含义:recommend, sign up for, quit, improve, responsible,并在讨论环节运用这些语言表达主题意义。

(3)学生通过讨论,借助评判及想象思维,判断Adam是怎么样一个人,并对比自己高中生活中的挑战,在解决措施上借鉴经验、提出自己想法。

教师围绕第一个教学目标设计了相应的教学活动,以“challenge”为文本主线展开对语篇的学习。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问题设计和活动实施都以促进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学习文本语言和发展思维为指向。教师解读、重构文本并从“挑战是什么”“怎么解决挑战”到“挑战解决过程中所折射的品质”三个维度,引导学生逐步梳理文章结构,厘清文本内容。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梳理、提取关于challenge的基本信息,为学生归纳、整合文本信息做好铺垫,接着引导学生关注语境中具体修辞的使用,逻辑性梳理文本信息,理顺文本结构。学生能够关注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思维导图归纳文本大意,整合文本内容梳理语篇脉络,更好地理解文章的行文逻辑和起承转合。

教师引导学生挖掘、厘清语篇结构,实现了学生对语篇的整体性理解,学生通过课堂活动达成对文本的整合性学习。对文本的整合性学习和理解是“综合而有侧重”的阅读课堂的应有之义,教师要以文本主线为线索,把文本内容转换成一系列具有逻辑性和层次性的文本问题。学生能够对整个篇章的行文逻辑或发展脉络有整体把握,从而实现对文本的整体性理解。

2. 尊重自主生成,用好支架策略

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保障学生的无干扰阅读,给学生充分阅读文本和思考的时间,鼓励主动探究学习。教师可以适当预设教学过程,但不能精准地预测真实的课堂教学情境。教师要充分尊重和鼓励学生的自主生成,鼓励学生的奇思妙想,始终具备支架(scaffold)意识,当学生的探究学习过程遇到困难时,教师也要提供支架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对文本的理解和内化。

在本课例中,教师在课题教学中多次给予学生无干扰阅读和小组讨论学习的机会,充分保障了学生课堂真阅读的时间。课例片段1是教师把学生带入文本语境后的互动,教师提问学生想要了解有关Adam的什么情况,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板书。这些生成的问题随即成为学生自主阅读要去解决的问题,也是教师随后的教学主线;教师与学生一起,依据这些问题深入阅读文本,从而是整理出“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主线,因而这也是真阅读前的真互动。

课例片段2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作者使用的句型“I had to … I had to … I will have to …”,并询问作者使用的写作技巧,鼓励学生积极尝试先用中文进行表达,激活学生已有图式,促进对知识的迁移运用。学生回答“他不得不学习,他不得不选择课外活动”,这是基于学生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并未直接针对问题。教师循循善诱并耐心询问“Which words are used again and again?”学生关注到重复出现的单词“have to”,教师提示“The words are repeated again and again”作为脚手架(scaffolding),最终学生得出采用的写作技巧为“重复”。教师循着问题逻辑,引导学生思考作者运用该写作技巧的意图,学生的回答体现了深层次的、开放性的、拓展性的问题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聚焦于活动重点,促进素养转化

阅读教学活动应有明确指向,聚焦于活动重点。以提取、挖掘语篇信息为主要目的的课堂活动,要引导学生积极地对文本进行加工、解码并提取信息,培养学生概括和整合信息的能力;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为主的课堂活动,需要设置层层递进的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发展逻辑性、批判性思维,通过生成性问题促进思考;以语言学习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活动,要引导学生赏析语篇修辞手法、写作技巧、文体特征,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

课例片段3中,教师立足文本主题,提出问题“According to the text, what kind of person do you think Adam is ?”学生积极思考文本主人公Adam所具有的人物品质,实现文本对自身的启发意义。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后积极分享自主学习的成果,教师的回应也充分体现出对学生自主生成的包容和尊重,充分理解并对学生的回答予以回应。从探索技巧、思考作者意图到分析人物品质,教师在过程中始终具备强烈的支架意识且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生成。

因此,每个活动都要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做好“侧重”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活动的个体价值,在课堂中践行活动观的要求,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实现素养向能力的转化。教师从文本内容延伸到学生实际,询问学生是否遇到和作者一样的挑战并通过小组讨论给出建议。以下是学生的部分回答:

该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引导学生联系文本和自身,实现文本的育人价值。学生的回答建立在比较和迁移创新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所学语言表达主题意义,发展批判性与创造性思维能力。可见,活动需要有明确的指向,学生经过获取与梳理信息、推理与思考观点,加深了对主题意义的学习,有利于实现深度学习,实现能力向素养的转化。

本课例中学生分析语篇中作者使用的写作技巧并思考原因,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以及写作意图,体现了以语言学习为主要目的的阅读活动。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语境中的具体修辞,逻辑性梳理文本信息,理顺文本结构,利用思维导图归纳文本大意,体现了以内容加工为主要目的的阅读活动;学生在活动中积极思考自己遇到的挑战和解决措施并给出建议,发展批判性思考能力,体现了以思维培养为主要目的的阅读活动;不同的活动有各自的侧重点,但活动又是综合的,融合了多个要素。



结语

基于主题意义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在语篇解读上极尽其能,思考语篇主题,挖掘语篇内涵并确定主题意义探究方向。以“综合而有侧重”为途径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教师要理解“综合”和“侧重”的内涵和旨趣,平衡活动类型,聚焦活动重点。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语篇主旨。鼓励学生自主提问,引导问题解决的过程。活动要体现梯度,以此提高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充分实现在内容、思维和语言上的提升,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

葛炳芳老师主编的《高中英语阅读文本解读与教学指导》 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丛书共7册,是专为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 英语》(必修 第一至三册、选择性必修 第一至四册)各单元“阅读与思考”(Reading and Thinking)板块的主篇阅读文本编写的教学案例集。丛书基于“2018年国家级基础教育成果奖”一等奖成果编写和录制,内容充实、扎实、真实。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诸多困惑或疑虑都可以从中找到答案或得到启示。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上一篇:张新成英语圈粉!爱豆业务能力过关,业余技能才成加分项
下一篇:当年的疯狂英语再次袭来,教学现场十万学生围观,李阳模样变老了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