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土的学习方法竟是曾经最流行的 聊聊中国几百年的英语学习历史

acad2018 2023-04-06 06:44:12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2022年9月,关于#教育部回应降低英语教学比重建议#的新闻,受到全社会广泛关注,今天咱们就从历史的角度,聊一聊中国人学习英语的这百多年,这是一个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的外族语言学习史。

一、中国人学习外语的历史

一般来说,中国人学习外语(不特指英语)的历史之悠久,可能会超出很多人的想象,例如出生于公元前53年的西汉人扬雄就曾写过《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一书,可以算是中国学习外语的最早著作。当然,有人会认为这本书记录的都是本国方言而非外国语,但实际上这算是一种误解。学者鲁国尧先生就考证认为:

方言之“方”,非以中原为中心的“四方”之“方”,“方”—邦也。

此外如学者何九盈等人也认为,按照当时的社会现状,这本书记述的就是各国之语言,当然从现在中国大一统的角度而言,是属于各地方言。

其实,如果追踪方言的记述历史,那就把时间又要提前很多。例如东汉时期的应劭在其《风俗通义》中提及,早在西周时每年8月,周王朝都会派乘輶(yóu)车的使者到各地去调查方言和民谣,这就是扬雄所提及的“輶轩使者”。不过,要明白这还只是已经形成王朝制度、且有信史可查的时间,实际开始方言调查的时代,可能会早得多。

这不由得让我们惊讶,早在三千年多前,可能西方人的祖先还在树上跟猴子抢果子吃,中国的王朝就已经开始巡游全国,做文化考察和记录了。所谓五千年文明,真的不只是说起来那么简单。

而如果具体到英语的学习,那恐怕就要缩短很多很多了。

要知道,现代

英语的历史也不过700年左右。现代英语大致形成于1550年左右(大致是中国明嘉靖帝期间)。而这一时期,正是莎士比亚(1564年-1616年)生活和创作的年代,所以,如果把英国现代英语的形成可以称之为英格兰“新文化运动”,那莎士比亚是当之无愧的新文化旗手。

更要知道的是,现代英语与古英语的差距,比汉语与日语的差距还要大很多,而且现代英语的推广和扩张实际是从17世纪逐步开始,在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之后开始加速,在此之前,英语(尤其是古英语)不过是欧洲一个小岛上的土著民语言,因此我们对于中国人开始学习英语的时间的推算,应该不太会早于明朝。

如果有人想起了,元朝时来的马可波罗。实际他是意大利人,说的是威尼斯语(那时候意大利语也没成形)。而且据考证,马可波罗虽然会几种外语,但确实完全不懂什么英语,倒是会说波斯语、蒙古语。而且,还有一点不得不提,对于马可波罗是否真的到过中国,这也是一个存在极大争议的问题,而且根据越来越多的考证和新发现似乎都在说明,马可波罗没有到过中国的可能性极大。他最远可能只是到了中亚,通过丝绸之路上的商人,了解了很多关于中国的细节。关于马可波罗的话题,十分庞大,在本文不适宜展开细说,如果读者有兴趣,会专门出一篇说说这个“天都黑了,你都没来过,没来坐”的外国人。

二、明清时期中国人与英语的百年史

在今天,我们讨论关于汉语与英语的话题,往往会从“中国人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习英语”、“中国人如何学习英语”等类似的角度切入,这实际上是由于历史的惯性造成的。

最早开始,英语与汉语的沟通,绝对不是中国人学习英语,而是“英国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学汉语的”、“英国人是怎么学习汉语的”,这么说是有充足的历史证据的:从明朝初年的洪武年间,中国就开始执行海禁政策,不允许中国人出海,也基本不允许外国商人入境,到清朝这一政策更加严格。例如在史料中有非常多的外国传教士进入中国,被捕或者丢掉性命的例子。其中美国著名汉学家史景迁曾提到一个著名的例子:

乾隆年间,英国东印度公司

的商人詹姆士·弗林特为了扩大贸易范围,通过当时清朝特别允许设立的广州口岸进入中国市场,但作为为数不多且成立很早的入境口岸,地方官员对于他的勒索必然不会少,后来弗林特通过各种手段在宁波找到新的入境许可,而且宁波地方官面对新增的财路,必然反过来给予他设立各种优惠,东印度公司的主要入境口由此转移至宁波,这当然会导致广州的强烈不满,两广总督因此上奏弹劾,最终使乾隆帝彻底关闭宁波口岸。英国商人还想再闯宁波,果然失败。于是·弗林特下定决心北驶去天津,其意图有二,首先试图从天津入境,如果不行,就地转道去北京告御状。果然,天津口岸货物无法进入,这个英国人还真的就到北京去找乾隆帝告御状,还真就找到了,告成了,不过最有意思的还不是这些。最有意思的是乾隆帝对这个问题的处理结果:

英国人的贸易问题,圆满解决;

教他说汉语的老师,就地斩首。

从这个处理的结果可以看出,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完全不存在学习英语的可能,更没有这种需要,甚至教外国人汉语都要冒极大的风险。

现在一般认为,汉语与英语沟通的开始,主要依靠两类人,外国的商人和传教士。而且很可能不是英国的商人和传教士,而是以葡萄牙人为主。在很多现存的清朝记述中,都可以找到早期东印度公司的英国人进入中国时,都会通过葡萄牙人作为翻译。后来大约是在康熙朝后期,广州地区开始出现一种以英语为基础混合了印度口音和广州方言的奇怪英语,被称作“广东英语”,是中国的皮钦语(混合语言)的一种,而且这种语言应该也是后来流行于上海的另外一种英语“洋泾浜英语”的源头。

从那时以后,中国人与英语的关系开始逐渐增加。直到1902年,清廷颁布实施《钦定学堂章程》,将英语作为全国的中小学堂的主要外语课程。这就是英语作为主课的源头,至今已经整整120年了。这期间英语铸就了多少中小学生“听者动容,闻者流泪”的悲惨故事,相信每个读者都有各自的故事和体会吧。

三、中国人学习英语的最常用方式

如果你学习英语的过程也是一段血泪史,那你也一定是这种英语学习方法的自主发明

者——汉语标注读音。

但是,如果有人认为汉语标注读音学习英语的方法是很搞笑,而且只有初学的小学生才会做的事。那可真的是过于主观和想当然了。

实际上“汉语标注读音”只是通俗叫法,正确的说法应该叫“西洋字调音合并之法”。这是曾国藩的儿子——曾纪泽所发明的称谓,而且出自它所编写的当时的英语学习教科书《英文注解》,例如:to do标注为“妥度”,walk标注为“挖而(轻读)刻”,是不是已经有赵丽蓉老师那一口离唐山不远的——伦~敦~音~。

实际上,不要小看这种学习方法,曾纪泽就是凭借这种学习方法,成为了晚清著名的外交学家,而且还曾长期担任驻英、法、俄的公使。

不仅曾纪泽,像被誉为“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林则徐,晚清重臣李鸿章、李鸿章的儿子李经迈,甚至光绪皇帝,他们在学习英语时都是这么开始的,由此可见,这样的学习方法可能不够高大上,但对于远离英语环境的中国人而言,这种方法无疑是最便捷的。

事实也证明,这种方法每个一直在延续,不仅清朝时人们用,现在的学生用,而且我们的人民子弟兵曾经也是这么用,保证那些人都能听得懂。不信你看: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上一篇:最好的十个英语网课平台,90%的人不知道
下一篇:最好的十个英语网课平台推荐,用十天时间评测结果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返回顶部小火箭